联系我们
北京长林公益基金会
电话:(86)13810509559
邮箱:changlinjijin@163.com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北辰时代大厦1701室
文/秋晓
拨通华北电力大学大一学生陈鹏(化名)电话的时候,话筒另一头很安静,他说话的声音很轻,因为紧张,甚至会一句话重复一两次。但他很喜欢和北京康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敖顺荣交流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的问题。“有时候我说话会很紧张,他就放慢语速、笑着跟我说话,慢慢地就不紧张了。”
他们结缘在2012年10月的北京长林公益基金导师见面会。2011年底,北京荆门商会成立后,不仅加强了老乡之间的联系,还架起了一座连接家乡的桥梁。和敖顺荣一样,很多商会成员都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事情,他们倡议成立一个服务家乡的助学基金会,从经济资助和精神引导两方面,帮助荆门籍考入北京的大学生。
作为北京荆门商会常务副会长、北京长林公益基金会导师,敖顺荣成为两名荆门籍大学生的课外辅导老师,其中就包括陈鹏。这个细腻敏感的大男孩被敖顺荣的平易近人打动了,“他说话很有分寸,很细心,总是带着微笑”。
在采访过程中,陈鹏极少用“敖老师”来称呼导师,更多时候是用“他”。这不是他不敬,而是打心底里认为这是可信赖的朋友。
他们平日交流更多是通过邮件,采取学生提问题老师解答的方式。敖顺荣把学生的邮件看得比别的邮件重一些,总是第一时间回复。他非常懂得这些孩子内心的敏感,“假如说你一封邮件不回的话,他们可能会想很多,如果及时回了,他们会很有动力。”
如果有重要事情,他们会约出来,边吃边聊。从这位企业家型导师身上,不善沟通的陈鹏领悟到一点:微笑是跨越交流障碍的阀门。
曾因贫困自卑
敖顺荣的老家在荆门市钟祥县的一个小山村。在村里,他家很让人羡慕,4个孩子,3个是大学生。这在现在看来不容易,在80年代的农村更是难得。
但为此,他家过着比平常农家更穷困的生活。敖顺荣记得,小时候每到快开学,父母就得四处向邻居亲戚借钱筹学费。有时候家里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,父母不得不拉下脸,到邻居家亲戚去借大米。
直到现在,敖顺荣仍清楚记得夏天父母汗流浃背地在农田里干活的场景。“他们在炎热的夏天种地,或者为了卖大米、稻谷赚钱,用板车推很远的路,汗流浃背,但也卖不了多少钱。”那时候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地,经商、外出打工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事。
大学期间,因为家里比较贫穷,敖顺荣就专心读书,极少参加花钱才能玩的活动,这是他当时自卑的一面,“贫穷让你必须放弃一些你想做得事情,同学们出去游山玩水时你得借故不去。上大学时正值十七八岁,思想不成熟,思维模式、对人生的看法,不像现在那样心胸开阔,贫穷很容易给年轻人造成一种自卑,给你精神上带来压力。”
他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,在学习中找回自信。至今,当问他人生这么多年最自豪的事情的时候,他说“考上大学、考上研究生。尤其是考上清华研究生时的那种自豪感,包括现在做企业也没有超越这种自豪感。”当时他报考的专业,清华全国只招9名学生,其中8个是本校保送,他与全国考生争唯一的名额,结果他成功了。
正是这些经历,让敖顺荣比较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成长。2012年8月,北京长林公益基金宣布成立,正好赶上高中考大学时间。敖顺荣给老家的弟弟打了个电话,介绍基金会的情况,看村子里或附近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学生。弟弟说家乡有位优秀生,刚考上清华大学,家里比较困难,乡亲们正想为他筹一部分学费。这跟敖顺荣当年一样,“还是重复着我几十年以前的状态”。
改革开放30多年,村子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,汽车、楼房都日渐增多。但是,这里毕竟还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偏僻山村,很多农民仍靠种地为生。
敖顺荣觉得现在自己有条件了,应该资助或照顾一下与自己有相同求学经历的孩子,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。
通过弟弟的帮助,敖顺荣终于联系上了那位学生,他叫孙东(化名),现在是清华大学一年级学生,也是长林学子中的一员。“这个小孩非常聪明,也非常努力,去年期末考试的时候,七门课,六门全班第一。”说这些的时候,敖顺荣很开心,就像是他考了第一。
上星期,敖顺荣接到了孙东电话,说他转系通过了。他原本读文科,后来觉得这实在不是自己的兴趣点,想转到感兴趣的经管学院。敖顺荣非常支持他的决定,但转系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,考试、面试等各个方面表现出色才可以通过。在这个过程中,敖顺荣成为了他的重要指导老师。“面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,英语口语不好怎么改善,敖老师都跟我做了深入的交流。”孙东回忆说。
把握人生大方向
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,敖顺荣经常会想起上大学时的情境。上大学之前,他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。他乘坐的车开过湘江大桥的时候,大概是晚上12点多,大桥两边的灯光特别美,那种感受他一直记忆到现在。
但激动和兴奋过后,他又有一种孤独感。那时候城乡差别比现在大得多,大城市学生玩的东西农村孩子都不懂,交流没有共同话题。“从小学到高中,我学的只有课本,他们从小培养各种爱好,提倡综合教育、素质教育,我们的知识结构差别很大。”敖顺荣回忆说,刚上大学的时候,对于应该往哪方面发展?是不是要弥补当年的不足?感到很困惑。
现在,长林学子孙东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。他说:“一个人从农村来到清华,周围所有的同学都很厉害,压力很大。在这里有信心、有勇气站稳脚跟不容易。”另一方面,经历了十多年的压抑学习,突然到了一个没人督促的学习环境中,如何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松?
人过中年,高考、考研、创业都经历过后,有时候敖顺荣会幻想,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,他会怎么规划,至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。“如果当时有一位老师跟我交流,我希望他们增强我的自信心,教我把握住大的方向。”
敖顺荣觉得,基金会能够提供的物质帮助有限,最高是每年每人 5000元,这些钱能够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,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方面的辅导。
他经常跟两位长林学子说,大学生要注意三件事情,人生的方向才不会有太大的偏差。
第一,学生期间要以学习为主,精力首先要保证把学业做好。他特别关注英语学习,“国际化交流越来越多,英语需求越来越大,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学英语,农村没有条件,所以得多下功夫,不求精通起码交流没问题。” 如果有机会,他建议学生争取毕业后出国留学,开开眼界,“没有留学经历,这是我人生很大的遗憾。”
第二是加强体育锻炼。他很同意清华的一个校训:加强体育锻炼,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。因为工作后,锻炼身体的机会很少。
第三是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。但他再三强调:要量力而行。他不赞成学生做兼职工作或在校创业,“这些机会毕业后很多,但是学习的时间错过了再也就没有了。”
大学毕业后,他希望学生能读研究生、博士、出国留学,让人生的舞台更高、更灿烂。
- 2022/08/30北京长林公益基金会十周年庆典活动圆满
- 2021/09/28北京长林公益基金会2021年励志奖学金评审
- 2021/07/13庆祝建党一百周年——北京长林公益基金
- 2021/07/13北京长林公益基金会祝各位爱心人士端午
- 2021/07/13世界读书日,一起来阅读吧!